古丈毛尖的加工要经过三炒两揉及做条、提毫、收锅过程。加工古丈毛尖揉捻要重一些,炒的时间多一些,特别是做条、提毫、收锅要辅助手工制作,工序十分精细,要做到先理条,再拉条,后搓条。理、拉、搓反复进行,且边翻边理,揉搓时掌力要轻而均衡。
古丈毛尖制作工艺
1、杀青
首光要用粗砂岩或青砖将一沙蜗擦磨光滑,烫锅上油(一般上茶油),洗刷干净。所用杀锅口径78厘米、深度24.5厘术,安装锅口平面倾角15°杀青温度掌握180°左右,以鲜叶下锅有“僻拍”响声为宜。每锅投叶以2一3斤为适量。
2、炒二青
杀青叶经揉捻摊凉,须尽快炒二青,古丈俗称“转锅”。目的是进一步破坏残余酶的活性,巩固本色,继续散失一部分水分,为做条打好基础。炒二青的锅温控制在120°左右,如锅温低,易结锅巴,白毫脱落,毛尖无毛,可能产生红梗红叶,如锅温太高,会造成芽尖焦枯断裂,毛尖无尖,产生焦黄粉末,影响成茶净度。另外,还有“杀青焦边转锅焦尖”的现象,说明炒二青与杀青一样,涡温高低对毛尖品质有很大影响,必须严格掌握。
3、做条
必须掌握做条的时机,就是将茶坯投入600C-70℃的锅温内,轻轻翻动,待茶坯受热回润,即可两手合抱茶坯轻揉,用力不宜过重;随后,取出放入蔑盘中结合解块来回滚揉,待茶坯水份散失,芽叶之间开始不相粘连时,正是做条的关键时机。如茶坯较千就无法揉捻成条,致使茶条松散,相反如果过早重揉做条,毫毛会被大量溢出的茶汁粘附在叶的表面,白毫不露,茶条带黑,因此必须认真掌握好做条的适当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