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喜欢喝茶,绿茶尤喜。
清明前后,都要到各处去,寻这一年需要的茶,二十来斤,一一贴上标签,标明产地,和价位,接下来几天,焚香净手洗茶具,细斟慢品,这一个过程,就有些像仪式了。它能让心慢慢静下来,只有心静,才能品出茶的滋味。品茶,不能浮躁的。把自己变成一块静静的物质,慢慢融入这静静的大千世界中,茶的韵味才会慢慢升腾,你才会品尝出这小小的叶芽儿里,吸进多少春风玉露、云彩霞光,仿佛这一杯袅袅蒸腾的茶汤,有百鸟依稀的清唱、百花淡淡的芬芳。让你不得不佩服,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,心中生出一份庄严。
水是茶之母。许次纾《茶疏》里说:“精茗蕴香,借水而发,无水不可与论茶也。”要喝好茶,就须得有好水。井水为下,江河次之,山泉为上。用自来水泡茶,是傻瓜行为。水井随着小桥流水人家这种古韵的消失而消失,江河都被污染,当然也不能泡茶。山泉,倒还有,最好的山泉,莫过于油沙地的林中之泉,单是泉水,就甘甜可口,泡出的茶味,就可想而知。
泡茶也很有讲究水温,绿茶七十五度最佳。过之则为老汤,老汤泡出的绿茶,是没有那一份清香韵味的。最忌讳的是,把一壶水反复加温,这样的水,已煮“死”,死水泡茶,了无滋味。
我是一个喜欢喝茶的人。爱物成癖,便谓之痴。我还没有成痴,但对好茶也会尽力追寻。因之,让我和海马宫茶结了善缘。
那是去拜访一个朋友,在他的办公室里,给我泡了一杯茶,歉疚地对我说,不是在家里,没有好茶,这是局里最好的接待茶,有点儿对不起你老兄。因为关系好,我也没有说什么客套的话。待茶泡好,端在手里一看,便有点儿惊奇。喝茶,一般都是一看二闻三品尝的步骤。看汤色,看叶形,汤色以清透莹绿,或略带珀黄者为好,叶形以独芽、肥厚、完整者为佳;闻香要凝神静气,由远而近,闻不过三次,超过三次,凝神就散了,香味也就乱;闻香,可以基本断定品相层次,再慢慢细品茶味,不过是验证闻香的判断而已。朋友泡的,不是上好之茶,我也不用一看二闻三品尝,只是习惯性端茶一看,清透中有琥珀之色,便觉惊奇,一品之下,清香满口,回味悠长,隐隐中透着一股劲味儿,我见叶形是一芽一叶中杂有少量一芽两叶,知道这是产地近于海拔两千米左右、时间不超过雨后半个月的翠片。询问之下,才知道是海马宫的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