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大茶类中,要属白茶制作工艺最简,仅仅是萎凋干燥而已。但,若加上时间这一两个变量,其风味特质便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变化。
人说,时间也是工艺的构成部分。如同有双看不见的手,在年复一年的推移中,悄然改变着茶的香气与滋味。于茶而言,从青涩清鲜到醇厚柔和,经历了时光的打磨,是陈化,也是日益成熟的过程。而老茶的魅力正是在于感知品味“光阴的味道
近些年来,白茶的消费热度始终不减。除了它本身所具备的独特保健功效外,收藏与投资的属性助力甚大,“藏新茶,喝老茶”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。
市面上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老白茶,价格因等级、陈期而异,5-6年、10年陈是主流,10-20年陈也不在少数。至于20年以上的陈期,恐怕说的更多的是“故事”了。然而,令许多热衷于喝老茶或藏茶的茶友感到困感的是:我手上的老茶真有达到包装上的"茶龄"吗?如果你喝茶的“段位”还不够,藏茶最保险的方式就是买大品牌(普洱茶玩家称为“大厂")的茶品,毕竟"来路"清晰,原料、工艺、仓储皆有保障。
“广福心道”新近推出的陈年费眉系列,便有着完整且明晰的时间脉络:精选陈期在9年以上的责眉,间隔5年为期,即10年、15年、20年和25年,意在向时光致敬,向匠心致敬。
“广福心道”福州运营中心开幕这一天,既是主人又是客人的林型彪,请所有来宾共品一款20年陈贡眉。
光听陈期,就很惊艳。廿载,20个寒署交替,20次花谢花开。时间带来的落差,不禁让人感慨,也让人期待:当年的新茶,经过20年,如今"长成了什么模样?
"帝王黄”的铝箔袋,有如黄袍加身,却藏着素朴甚至还有点粗疏的茶块。鲜明的反差,是为了突出茶品的与众不同。
叶张较小而薄,棕褐、棕红、黄绿相间,并夹杂着细瘦的嫩芽与短梗,似乎有些弱不禁风的感觉。较之福鼎大白茶、福鼎大毫茶(以下简称"大白"、“大宽”),以群体种(即“架茶")制作的眉,并不靠"颜值",而是靠实力“出道"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