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梁工夫茶是红茶,起始于清代末期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以色、香、味皆优而受到人们的称道,一向被视为茶中珍品。下面,我们就来了解下浮梁工夫茶的历史。
浮梁工夫茶的历史
景德镇产茶历史已有1200余年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“前月浮梁买茶去”之诗句,说明景德镇在唐元和年间(805–820)已成为江西的茶叶集散地。清光绪二三年间(1876—1877)受至德仿制闽红成功的影响,于浮梁磻村设庄监制红茶。
光绪十年(1884)后红茶生产遍及浮梁,名声日盛。浮红精制工夫茶于1983年获对外经贸部品质优良荣誉证书;1984年精制工夫茶二、三、四级获江西省优质产品证书,二、三级获农业部优质产品证书;1985年精制工夫茶二级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。
浮梁工夫茶制作工艺
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是江西省景德镇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。随着红茶生产的发展而改进传承。严台村位于浮梁县东北部的一个自然村,高山重叠,森林茂密,最宜茶叶种植。清道光年间,这里有优质茶园4000余亩,为这里红茶生产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。
浮梁功夫红茶制作技艺以其技艺的独创性、科学性和规程的严谨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性,对推动红茶生产技艺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技艺的独创性:在萎凋方法上,当地茶农根据春季气候规律,将传统的“单式萎凋”改成“复式萎凋”,以保证当天的鲜叶完成萎凋工序;在揉捻方法上,将手揉法改为脚揉法,避免了因手腕的力度不够,而使条索难以形成或不紧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