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岩茶肉桂,只有香气的差别?
《1》
5月末的天气,就像庄稼的青黄不接。
穿单衣略凉,披个外套又嫌热;吹空调被冻到,不开又热醒。
春日已过,不见花踪;盛夏又未来,避暑尚早。
真是难捱。
5月末能喝的岩茶,同样是青黄不接。
好在,有几款焙火足、焙火透的肉桂,到现阶段,仍旧惊艳万分,算是聊以慰藉。
前两天,参加了一场茶会。
茶会的主角,喝肉桂。
茶会上喝的肉桂,那叫一个酣畅淋漓。
笔者自带的金交椅、九龙窠肉桂,赚足了好评度。
心满意足。
这茶,争气。
当然,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,不是为了夸这两款茶。
否则,这不成了王婆卖瓜?
本文,想聊聊昨儿一个新晋茶艺师提出的一个问题。
“肉桂,不就是香气的区别吗?”
看来,这位小妹妹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,至少在对肉桂的认知上,还有待加强。
一入岩茶深似海。
首先要明确的一点:肉桂,并不是只是香气的差别。
《2》
香不过肉桂,只是其一!
“肉桂,只有香气的差别。”
听到这话,感慨于这位95后妹子的勇气,至少敢当着所有人的面,大声发表自己的看法。
笔者一时好奇,“为什么你觉得肉桂就是香气的差别?”
“不是说‘香不过肉桂’吗?香气,不就是肉桂的特点?喝肉桂,难道不是香气上的区别?”
看来,这家培训机构的老师,倒是把理论知识贯彻地很到位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
话不多说,笔者默默递上第二泡肉桂——金交椅。
“你接着泡这一款肉桂,姐姐带你长长见识。”
洗盏更杯,烧水,一切重头开始。
喝到第二冲,95后茶艺师红了脸,“咦,是真的唉,它们不仅香气不同,味道也不一样。”
忽而,觉得自己拯救了一位“失足”少女。
同时,也传播了正确的岩茶知识。
正本清源。
肉桂,并非只有香气的差别,汤水也流露出肉桂之间的差距。
甚至于汤水的细节,要比香气更明显。
《3》
口感,将肉桂分出各种派系!
口感,即我们口腔的感受,这些感受,有强烈,有平淡,有宁静,有热情,有霸道, 有温润……
入口,是什么感觉,一触便知。
茶汤里,藏着一款肉桂的气质。
将肉桂的口感,做一个划分。
有狂野派的岩上、岗上肉桂。
有儒雅系的坑涧、窠洞肉桂。
这是两种最为反转,也是最为碰撞,同时也是最为极端的两种味蕾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