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承茶文化
品一杯好茶

龙井茶品牌崛起背后的暗战

每个时代都有茶的精品,所谓“唐人首称阳羡,宋人最重建州"。但龙井产地杭州曾直接被点名为不好的茶产地,恐怕是今天的爱茶人很少知道的。

龙井茶品牌崛起背后的暗战

陆羽的《茶经》曾记载:"浙西,以湖州上……常州次…直州、杭州、睦州、歡州下…临安、於潜生于天目山,与州同。”被认为等级不高。

明朝田艺葡(1524-?)在《煮泉小品》一书里也写道:"临安、於潜生于天目山者,与舒州同,亦次品也。

明代贡茶从团茶变为散茶,茶的制作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,龙井的命运在这个茶叶名次大洗牌的窗口期出现了转折。万历《钱塘县志》(1609年)已经出现这样的评价:"老龙井茶品,武林第一。"它的特点是有“豆花香",这个判断至今有效。“武林”即杭州,也就是说,龙井已是地区性名优产品。

龙井茶品牌崛起背后的暗战

接着,许次纾、居隆、高藻等文化名人开始发现龙井的魅力。高讓的评价很有意思:“近有山僧焙者亦炒,但出龙井方妙。而龙井之山,不过十数亩,外此有茶,似皆不及。附近假充,犹之可也.

高源是戏曲家,其养生著作《遵生八袋》很有名。他对龙井的看法不是很有把握,"外此有茶,似皆不及。附近假充,犹之可也。"意思是说,远方的客人尽管来买,真龙井假龙井差别并没有那么大。

对茶有极深理解的明人罗康在《茶解》一文中说:“按唐时产茶地,仅仅如季疵所称。而今之虎丘、罗米、天池、顾

渚、松罗、龙井、鸠宕、武夷、灵山、大

盘、日铸、朱溪诸名茶,无一与焉。乃知灵草在在有之,但培植不嘉,或疏采制耳。

“培植不嘉,或疏采制耳"的确是好茶未被发现的最重要原因。那么工艺提高之后,茶人如何扩大龙井的名声呢?他们其实有非常高明的战略战术,可惜很少有人分析过。

赞(0) 打赏
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wordpress@vipdown.org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文章名称:《龙井茶品牌崛起背后的暗战》
文章链接:http://www.282869.com/a/062416934.html